日韩电影中文字幕一区_亚洲综合国产_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中文_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大结局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   

根宮佛國文化旅游景區

根宮佛國文化旅游景區位于中國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南郊,占地約 3.03 平方公里。其建筑融合唐代與徽派風格,依勢而建。該景區以根雕藝術為核心,集盆景、賞石文化與園林古建為一體,被譽為世界根雕藝術之都。園內植物種類繁多,有 160 余種名貴樹種,還有 36 種鳥類棲息。

主要景點包括福門祥光、吾佛開心等三十余處,陳列盆景奇石 4000 余件,大型根藝作品 2000 余件,涵蓋佛儒道、神話傳奇等領域。2013 年,該景區成為衢州市首個國家 5A 級景區,同時是多個國家級基地和吉尼斯世界紀錄“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在1991年,徐谷青,一位本地的根藝大師,學成之后返回故里。他與其他七名工人一起,在一棟農民樓內建立了一家占地200平方米的根雕廠,這便是后來被稱為“根宮佛國”的前身。隨后,徐谷青注冊了“醉根”商標,并于2000年成立了衢州醉根藝品有限公司。到了2002年,徐谷青開始著手規劃和建設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

目錄

景區歷史 編輯本段

2006年,名為“中國·根藝美術博覽園”的項目啟動,它被打造成為一個集盆景、奇石、根藝與園林古建筑為一體的生態文明旅游景區,也就是現在的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該園區的一期景觀在2007年對外開放。

2013年,華夏根文化景區的建設工作正式開始。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發展,到2018年12月15日,根宮佛國華夏根文化景區正式開園并進行試運營。同一天,第七屆中國(開化)根雕藝術文化節以及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根藝文化交流周在該景區隆重舉辦。

2015年,中國首家以根雕文化為主題的酒店落成,被譽為“可居住的博物館”。隨后,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致力于提升游客的沉浸式游玩體驗,通過不斷優化園林景觀和完善包括體驗館在內的配套設施。

2017年,該區域的紅色文化根雕藝術博物館開始土建施工。到2019年,主體建筑封頂,總建筑面積達到7000多平方米。

2020年5月18日,開化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的佛教文化根雕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標志著該旅游區轉型發展的一個新起點。

重要場館 編輯本段

醉根天工博物館

醉根天工博物館位于北大門,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深厚。該館以高標準建設成為集“閑、情、奇、商、學、養”于一體的高品質、多功能旅游綜合體,是國內首家根雕博物館,匯聚景觀、精品、名品、名店及名展,并配有各類美食、手工藝展覽交易等精致業態。其以根雕藝術為主題,富有活力。

按功能劃分,該館設有四個區域:一樓為國際手工藝品交流中心;二樓是醉根天宮大飯店;三樓為醉根天工博物館;四樓則是醉根藝品交易中心。

館內陳列著徐谷青大師及其工作室成員各時期的根雕作品。這些作品風格獨特,選材獨到且創作精巧,題材廣泛、立意深刻,蘊含強大生命力,具有回歸自然的天趣美以及強烈傳統文化使命,能讓觀者在驚嘆“造化生靈”魅力的同時,于根的脈絡中神思飛躍,感受朽木不朽、朽木生芝以及心不朽則木永恒的華夏神韻。

旅游區的主題建筑采用了漢唐風格,結合現代建筑美學,與周邊環境和地域文化完美融合。浙江省開化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的建筑以唐風漢韻為主題,是浙西地區最大的唐漢風格建筑群。

靈山護法是醉根天工博物館的藏品之一,選用了1000年的香樟樹根,雕刻出十八羅漢降服大鵬鳥的場景,展現了十八羅漢的形象及其法器和神獸,體現了根藝與佛教文化的完美結合,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雙福(虎)臨門也是醉根天工博物館的藏品之一,以老虎造型呈現,分別置于門的兩側,采用緬甸桫欏木制成,寓意“雙福(虎)臨門”,體現了古老樹種的獨特魅力。

根雕藝術與青梅園

在1998年福建省的一處深山老林中發現了一只老虎,隨后被運送至開化進行雕刻。2008年,在緬甸某片深山里發現的另一只老虎也被運回并雕刻成兩只非常相似的藝術品。這些作品的獨特之處在于僅對老虎的頭部和爪子進行了精細雕刻,而其余部分則保留了樹根自然生長的形態,通過樹根的疙瘩來表現老虎的斑紋,利用其自然曲線來塑造老虎的動態。

青梅園

青梅園坐落于山間,名稱源自創始人徐谷青的名字中的“青”字及其家鄉梅林的“梅”字。園區以梅花盆景為主題,擁有3000余盆各類盆景,包括千年梅花老樁與山水盆景。此外,還有紅豆杉、中華蚊母和銀杏等500多種珍貴樹種。徐谷青所創作的盆景多采用老樹古樁作為素材,體量較大,注重與周圍古建筑、山水及環境的和諧融合,旨在營造一個充滿人格化的自然景觀。

根雕佛國作為景區的核心區域,占地1.2萬平方米,其布局以佛教禪寺的主體建筑為藍本,由前至后依次排列未來佛殿、大雄寶殿和五百羅漢堂三座大殿。其中,未來佛殿為雙層結構,而大雄寶殿與羅漢堂則采用單層設計。此外,羅漢文化長廊依山勢而建,環繞于主體建筑之間,展示著包括釋迦牟尼、未來佛、四大菩薩、四大金剛及五百羅漢等在內的千余件佛教題材巨型根雕作品。

釋迦牟尼主佛是根雕佛國的鎮館之寶,也是最大的一件根雕藝術品。這尊佛像體積龐大,重達40余噸,所用根材珍貴且罕見,經過精心挑選并從中國與緬甸邊境地區運輸而來,耗資巨大。

四大天王則是另一組重要的館藏根雕,每尊天王手持的法器都具有特殊含義:龍無鱗象征順風順水;傘無骨代表天下太平;琴無弦寓意和諧美滿;劍無鞘則表示國泰民安。這些雕塑不僅藝術價值高超,而且取材自中國的東南西北各個方向——福建、山東、廣西以及開化本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

“百木同春”這一主題通過巧妙的設計手法展現了春天萬物復蘇的美好景象,在根雕藝術的形式下得到了獨特的詮釋,給參觀者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以及心靈深處的觸動。

百木同春是浙江省首批生態環境教育示范基地,占地 600 平方米,陳列著兩百多件源自中國各地且年代久遠的千年枯樹名木和陰沉木。這些樹根承載著人類與大自然循環往復的歷史印記,經藝術創作得以保存,相關原始資料也被制成展示牌一并展出,旨在警示人們保護生態環境。

碑廊坐落于根雕佛國旁側,其建筑仿客家圍屋而建,用于刻存來訪根博園名人的墨跡與字畫。圓形碑廊地處醉根天工博物館與根雕佛國之間。

巨型根藝“五百羅漢”是徐谷青大師歷經十余年籌備、斥巨資收集中國各地千年龍眼木、荔枝樹根等根樁精心創作的,全長 680 余米,其風格獨特,羅漢陣以商討佛法大會的形式擺放,展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令人稱奇。

五百羅漢的整體布局以佛祖度五比丘、摩揭陀國弘揚佛法等重要法會為主線。所有羅漢環繞大雄寶殿四周,共計500尊,排列長達680米,形成“回”字形布局,象征佛教中的輪回觀念。該作品在中國傳統的雕刻技法中融入現代藝術理念,實現了根雕藝術與中國佛教文化的完美結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套根雕五百羅漢造像,正在申報世界吉尼斯記錄。

根宮佛國文化旅游景區根宮佛國文化旅游景區

醉景園位于山麓,面積約兩萬平方米,是在建造根宮佛塔景觀工程時,由根雕大師徐谷青利用挖掘的土石方填谷造園而成。園區引水筑湖,依山勢布景,是一個以盆景為主的山水園林,擁有2000余盆松柏及雜木類盆景。這些盆景通過景觀墻的迂回穿插布置,其中珍貴樹種如伽羅、大阪松、羅漢松和黑松等達1000多盆。

園區中央設有環形長廊,名為“回思廊”,其造型模仿中國客家土樓,四周鋪設開化青石板,供書法名家碑刻使用,中間圓形天井處古木參天。

徐谷青大師的醉根譚是一座具有唐式風格的建筑,內部劃分為兩層:一層為醉根精品館,二層則作為辦公和陳列空間,并通過廊榭與青梅園隔湖相望。這里不僅是徐大師進行根藝創作與研究的地方,也用于接待朋友和藝術交流。館內收藏了六十余件珍稀藝術品,展示了徐大師的藝術成就。

位于根雕佛國西北方的根宮佛塔,是浙西地區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2012年6月26日,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共13層高79.99米,總建筑面積達到5700平方米,地下還有一層地宮。該塔以佛教黃色為主色調,四周環繞著柏樹和銀杏,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并以磚木裝飾,特別是大量使用木制斗拱。根宮佛塔的設計寓意“花開見佛”,與館內展出的千余件大型佛教主題根雕作品形成了完美的和諧。

寶塔內主要展示以觀音造像為主的根雕作品,其中包括二百余尊觀音菩薩根雕造像,因此也被稱為“觀音塔”。這些根雕作品涵蓋花梨木根雕觀音百像、三十三剎、千手觀音、滴水觀音、如意觀音、臥姿觀音、四面觀音等共計1000余件根藝精品。塔內分層陳列不同主題的根雕作品:一層至二層展示四尊主要觀音造像及三十三剎;三層至四層陳列八百羅漢陰沉木根雕精品;五層至十層為觀音百像;十一層至十二層設有觀音壁畫;頂層供奉寓意慈悲、智慧、和平與福緣的木雕四面觀音,并安放重達十三噸的銘文銅鐘——八面禪鐘,青銅鑄造而成。地宮則用于展示歷代觀音造像。

2014年11月11日,根宮佛塔舉行了盛大的圓成大典,標志著其正式落成。

重要館藏 編輯本段

開化根雕的歷史起源可追溯至唐武德四年,當時杜伏威奉命降伏徽州汪華,開通了浙西通往安徽的必經之路——開化古驛道。這使得開化成為浙江、安徽和江西三省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南宋時期,臨安建都后,當地的木材和土特產從錢江源頭馬金溪運往錢塘江,臨近的徽商也通過這條路線前往杭州經商,使開化逐漸形成以木材經銷和水路運輸為主的商業中心。

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與發展,開化根雕逐漸形成了融根藝、儒釋道文化、美學及生態學于一體的獨特文化,被列為浙江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項目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化根雕技藝注重巧雕,順應材料自身的紋路與形態,在保留其天然形態的基礎上,賦予朽木新的生命力。

徐谷青作為浙江根藝美術學會會長和中國民間一級工藝美術家,將開化根雕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成為繼東陽木雕、青田石雕和黃楊木雕之后的浙江第四雕。他以根為媒介,通過根雕藝術、盆景藝術、賞石文化和園林古建等載體,展現了華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根雕所用的樹材極為珍貴,樹齡可達數百甚至數千年,不僅選材嚴謹,而且體量巨大,有的高達9.9米,重達40噸。

在徽州文化的影響下,根宮佛國的根雕藝術收藏了大量作品,包括以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為題材的五大系列,共計三千余件,展示了根雕藝術的多樣性。

其中,“滿福歸堂”是一件以千年古樟為材料的作品,尺寸為長360厘米、寬150厘米、高300厘米,色澤古樸,形態似金蝠輕盈降落,生動傳達了福氣到來的美好寓意。

在傳統文化中,觀音菩薩往昔聽聞大悲心陀羅尼后,發下具足千手千眼之宏愿,以千手護持眾生,千眼觀照世間,故而被稱為千手千眼觀音。

有一件根雕作品,選用緬甸紅木與千年荔枝根精心雕琢而成,其高度達7.5米,重量逾30噸。該作品通體環繞著自然的靈芝狀肌理,其中荔枝根幻化出千手千眼之形,六雙大手各結不同手印,分別為合掌印、禪定印以及與愿印等。

另有一件巨型根雕作品,主題圍繞老子思想的形成展開。通過場景化的再現方式,借助十二組根雕呈現老子一生的重要軌跡,同時以十位先秦智士的問道故事加以豐富,如“老子出生”“少年聰穎”“入周求學”“降青牛”“點化陽子居”“養生之道”“高談生死”“誨人不倦”“孔子問禮”等,深刻闡述了老子以“道”為本的天道觀、“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法思想、“虛靜”“玄鑒”的認識論以及“小國寡民”的社會歷史觀。

這些根雕作品均采用樹齡千年以上且充滿神靈色彩的楠木制作,依勢賦形,運用局部雕的創作手法,各個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以及布局均獨具特色。

開化地區石資源豐富,其石文化歷史悠久。據《浙江通志》等文獻記載,開化石早在宋代前就已聞名,甚至早于開化的建縣時間。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匯聚了150多種特色奇石,展示了豐富的石文化內涵。該景區內的綠茵石是中國華東地區唯一分布的奇石種類,其石質堅硬、光滑且冰涼,硬度約為5度。此外,還有被稱為“黑豆石”的鏤空浮雕石頭和色彩斑斕的“開化彩石”,以及來自林山江家石龍的水滴石等。

綠茵石采自錢江源的水沖石,是中國華東地區唯一的輝綠巖。因其古雅青翠的色澤被稱為綠茵石,質地堅固光滑,硬度約為5°,形態多樣,紋理和圖案精美,體現了自然美和賞石文化。這些石頭形態各異,有的像山水畫,有的如奔騰的馬群,還有的似企鵝或金蟾。

水滴石產自林山江家石龍,峻峭磷冽,有蜂窩穿孔狀,蘊含“水滴石穿”的哲理。地質專家認為,浙西地區在遠古時曾是海洋,這些石頭經過海水腐蝕、風化和雨水沖刷形成了現在的肌理。它們外形如古代銹跡斑斑的盔甲鐵片,在開化民間傳說中,這些石頭是由天兵天將的盔甲變化而成的。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2012年7月9日,開化縣中國根藝美術博覽園在第九屆中國森林城市論壇上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隨后,2013年9月12日,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成功晉級為中國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14年,根宮佛國榮獲第20屆金旅獎·最具中華文化特色旅游景區稱號,并榮登大中華區旅游文化榜。2016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雕專業委員會落戶開化,吸引了百名根藝名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根藝的傳承與發展。201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將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命名為“浙江省特色小鎮”,根緣小鎮成為全省唯一一個擁有中國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特色小鎮。同年,根宮佛國入選首批浙江省森林康養基地,并參選2018浙江旅游總評榜之年度文旅融合示范景區展示。

開化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在2020年12月13日被《美麗中國文化旅游勝地》收錄,并被授予中國“國家旅游名片”稱號。2021年,該景區獲得衢州市“浙江省智慧景區”榮譽。同年9月23日上午,首屆浙贛皖(開化—婺源縣)慶國慶迎中秋書畫作品聯展在神工天趣園“一帶一路”展廳舉行。2021年12月3日,經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認證,開化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榮獲“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稱號。2022年,該景區上榜“2022中國旅游廁所建設與管理優秀案例”。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賈玲    下一篇 滕頭旅游景區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乡城县| 宝山区| 安丘市| 牟定县| 凤城市| 惠安县| 乐业县| 柯坪县| 丘北县| 凤山县| 保德县| 女性| 黄梅县| 襄城县| 宁夏| 涟水县| 黄龙县| 江源县| 五指山市| 河曲县| 云和县| 什邡市| 乐亭县| 镇宁| 固安县| 微博| 施甸县| 开江县| 湄潭县| 宜昌市| 明溪县| 清原| 松滋市| 墨江| 突泉县| 电白县| 台中县| 琼海市| 江口县|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