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頭旅游景區
溪口-滕頭旅游景區,位于中國浙江省寧波市,是國家AAAAA級景區。該景區涵蓋溪口和滕頭兩大區域,分別位于寧波西南的奉化區溪口鎮及奉化區北6千米處,二者相距12千米。2007年,奉化市將這兩大區域合并為溪口-滕頭旅游景區,總面積達140平方千米。
溪口-滕頭景區地理位置獨特,處于天臺山脈與四明山脈的交匯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雪竇山作為景區內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四明第一山”。據史料記載,宋代仁宗皇帝曾夢游此山,并敕諭“應夢名山”,為其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唐朝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山上改建禪院,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禪院更名為雪竇寺。自宋、元、明、清以來,雪竇寺歷經多次毀建,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
溪口-雪竇山景區因其地理特色和文化內涵而聞名,劃分為五個主題各異的景區:蔣氏故居景區、雪竇山景區、滕頭景區、杜鵑谷森林公園快樂苑景區和應夢里景區。這些景區分別以民國文化、山水宗教、田園生態、戶外探索與親子活動、觀光休閑及文旅演出為主題,共同構成了風格多樣、景點豐富的旅游勝地。景區內包含255個旅游資源單體,如文昌閣、武嶺學校、雪竇寺等著名景點。
自2010年以來,溪口-滕頭景區榮獲“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稱號,并入選多項國家級榮譽,包括“全國十佳生態文明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溪口國家級森林公園”。此外,該區域還曾參與上海世博會,展示其獨特的城市魅力。
景區布局 編輯本段
溪口-滕頭旅游景區涵蓋雪竇山、蔣氏故居、滕頭、杜鵑谷森林公園快樂苑及應夢里五大子景區。其中,雪竇山景區坐落于西北部,東起溪口鎮,西至徐鳧巖,面積約100平方千米,內含雪竇寺、妙高臺等多處景點。蔣氏故居景區以民國建筑為特色,包含豐鎬房等歷史遺跡。滕頭景區位于其東部,主打農業觀光與民俗體驗。杜鵑谷森林公園快樂苑景區鄰近雪竇山,是戶外親子樂園,設有森林摩托等休閑項目。應夢里景區處于兩者之間,以夜游為主,由五大街區構成,舉辦各類演繹活動。
重要景點 編輯本段
雪竇山景區的重要景點包括雪竇寺和妙高臺。其中,雪竇寺歷史悠久,自晉朝開山以來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該寺廟曾經歷多次修繕和重建,如今已成為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妙高臺則是一處觀賞雪竇山美景的絕佳地點,游客可以在此俯瞰整個景區的壯麗景色。
妙高臺,亦稱天柱峰或妙高峰,海拔396米,峰頂坪臺面積為350平方米,東南西三面皆為懸崖。1927年,蔣介石在棲云庵遺址上建造了一座私人別墅,并親自題寫“妙高臺”匾額。該別墅為兩層建筑,共六間房,建筑面積436平方米。院落內的天井保存有清雍正四年建造的石奇和尚舍利塔,別墅西側還有兩座風格獨特的亭子。
徐鳧巖是雪竇山的最高瀑布,其巖頂海拔476米,瀑布落差達242米,被譽為“華東第一瀑布”。徐鳧巖頂設有觀瀑亭,建于1991年,命名為會仙亭;巖壁上刻有“徐鳧濺雪”四個大字。崖口處有一塊巨石突兀而起,相傳此處是仙人騎鳧升天之地。徐鳧巖兩側巖壁以鞠猴巖為中心,延伸數百米,呈放射狀分布。古詩人曾作詩云:“一片懸崖勢插天,昔人曾道此登仙;鳧飛赤舄凌云漢,鶴載瑤笙度紫煙。”
三隱潭是由雪竇山的三折瀑布所構成的自然景觀,位于山谷之中,因隱匿有三處溪潭而得名。其源頭位于東岙村,瀑布全長約1600米,分為三級,形成上、中、下三個隱潭。自崖頂至潭底共有216級石階,并在潭底設有一座石橋。下隱潭的瀑布分為兩支,稱為“鴛鴦瀑”。此外,下隱潭邊有一塊約10平方米的巨石和一座約20米高的石筍,后者被稱為“石筍峰”。
蔣氏故居景區中的豐鎬房是蔣氏家族的傳統居所,位于溪口鎮三里長街的中段。名稱“豐鎬”取自西周時期的兩座都城豐邑和鎬京。1932年,蔣介石對該宅進行了擴建;到1935年,新宅擴展至49間房間,占地面積為485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850平方米。豐鎬房的建筑風格遵循了前廳后堂、兩廂四廊的傳統世家府第布局,并因其精湛的雕刻、堆塑和彩畫技藝而獨具特色。1996年11月,豐鎬房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建造的小洋房,因其結構緊湊且采用水泥(亦稱“洋灰”)作為主要建筑材料而得名。小洋房坐落于文昌閣東側,其樓上布局為三開間的平頂樓房,具體包括東面的臥室、中間的會客廳以及西面的書房。1937年4月,蔣經國從蘇聯返回溪口后,曾在這座小洋樓中補習中文,并深入研讀《曾國藩家書》和《王陽明全集》,同時撰寫了《旅俄報告》。
文昌閣,亦稱“奎閣”,因供奉首奎星而聞名,有“奎閣凌霄”之稱。該閣初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并在民國時期逐漸破敗。1924年,蔣介石回鄉掃墓時出資重建,并于次年完工。新建成的文昌閣面積為500平方米,既是蔣介石的私人別墅,也是其藏書樓。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后曾在此小住,將一樓作為會客室,二樓作為臥室和起居室。不幸的是,1939年12月12日,文昌閣被日軍炸毀;直到1987年,在原址按原樣重建。新文昌閣坐北朝南,總面闊三間,建筑面積約504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下層設有蔣介石會客的地方,北次間東墻配有木樓梯,南次間東墻有一房間現用作值夜人員的住所。二層通間,東西各開一門,分別通往小洋房、跳水臺及憩水橋。樓上設有蔣介石夫婦的臥室及書房。
武嶺門為進入溪口鎮的門戶,因地處武嶺山而得名。1929年前,此處僅為兩間小平房,內部供奉著幾尊菩薩,當時被稱為“武嶺庵”。1930年,在蔣介石的命令下,改建成三間兩層的武關式城門建筑,并更名為“武嶺”。門額兩側均有“武嶺”二字,正面由國民黨元老及書法家于右任題寫,背面則為蔣介石親手書寫。
寧波滕頭生態景區位于蕭江平原和剡溪江畔,距離奉化城北6千米,與溪口景區相距12千米,總面積達2平方千米。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滕頭村作為“最佳城市實踐區”的鄉村案例參展。景區分為三大主題:一是以江南風情園、盆景園、將軍林和綠色長廊為主的生態旅游;二是以時令瓜果采摘、花卉苗木觀賞區、蔬菜種子種苗基地及植物組培觀光園構成的觀光農業;三是包含春谷礱米、紡紗織布等參與項目以及笨豬賽跑、溫羊角力等動物表演的農俗風情游樂。
杜鵑谷森林公園快樂苑景區,廣袤約達20萬平方米,主峰海拔128.8米,以繁茂的植被和三萬余株“杜鵑麗姿”花卉聞名,故名“杜鵑谷”。該園區規劃為森林研學基地、無動力樂園及生態營地三大區域,提供蹦床云端、飛躍叢林、摩托探險等休閑項目,是集森林探索與生態保護為一體的綜合旅游景區。
應夢里景區以民國文化為核心,打造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文化旅游項目。景區通過賽博朋克風格重新演繹傳統建筑,分為五大主題區:“狂人街”展現先鋒熱烈,“再康橋”傳遞文藝悲歡,“江湖會”呈現江湖商幫風情,“義勇坊”弘揚抗戰熱血,“羅曼蒂克”則營造浪漫氛圍。此外,還設有國學教育、燈光秀場、民俗手工作坊及藝術展覽等豐富項目。
保護開發 編輯本段
文昌閣于1939年遭侵華日軍炸毀,后于1986年獲得國家撥款得以重建,展現了對歷史文化遺跡的珍視與復原。
雪竇寺歷經多次修繕與變遷。1953年及1962年,該寺曾兩次進行大規模修繕;至1968年秋,除東廂房外其余部分被拆除;1985年啟動重建工程;1994年9月完成彌勒寶殿及微型千尊彌勒像的開光儀式。為促進森林旅游業的發展并弘揚生態文化,1996年3月由奉化市旅游局與溪口國家森林公園共同投資500萬元建設了杜鵑谷景區,該景區占地面積達20萬平方米,海拔高度為128.8米。同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其中蔣氏故居以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和代表性建筑身份被列入(分類號24,編號222)。此外,在2005年9月25日,太虛塔院于雪竇山落成并向公眾開放;同時當月,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局正式批準在此地建造露天彌勒大佛。
2007年,溪口景區與滕頭景區完成合并。同年9月,奉化市重點工程——三隱潭二期全面動工建設,總投資超過6000萬元。2010年7月初,該項目竣工,下隱潭至妙高臺的觀光列車和索道投入運營。
2008年5月20日,雪竇山旅游服務中心破土動工,并于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該中心總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1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7570平方米。同年11月8日,自2006年12月29日開始建造的雪竇山露天彌勒大佛建成并開光,命名為“人間彌勒”。
2010年3月9日,雪竇山風景名勝區正式掛牌成立。新組建的寧波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和管委會成為寧波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
2014年12月,雪竇山宋代古道全面修正工程歷時三個月完工,全長約2200米。
2017年12月2日,中國文物學會及建筑學會在安徽池州發布了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寧波市蔣氏故居群體建筑(含豐鎬房、小洋房、玉泰鹽鋪)入選。2020年,溪口應夢里項目成功申報為市、省級文化創意街區。2022年7月31日,投資10億元的溪口-滕頭景區應夢里新景區經過一個月試營業后正式開園。同年8月6日,該景區新建的杜鵑谷森林公園快樂苑也對外開放。
2022年10月,總投資1.65億元的《夢在武嶺》項目在蔣氏故居景區內的“蔣氏民國文化中心”試運營,場地面積達113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4041平方米。
獲獎情況 編輯本段
溪口-滕頭景區也獲得了多項榮譽:1994年1月10日,溪口雪竇山景區被納入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1996年,蔣氏故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溪口-滕頭旅游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風景區”。
滕頭村在2010年被認定為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的鄉村,同時溪口景區也入選了“城市未來館”。到了2016年,雪竇山景區因其卓越的生態環境榮獲“全國十佳生態文明景區”稱號。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根宮佛國文化旅游景區 下一篇 盤錦紅海灘

